驻突尼斯大使张建国接受《新闻报》专访
2021-06-21 01:25

  2021年6月21日,突尼斯主流媒体《新闻报》刊登对中国驻突大使张建国的专访,全文如下:

 

 

 

  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可否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百年里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发展壮大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拥有460多万个基层组织,全面覆盖各个领域。中国共产党用了28年时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又用了61年时间,把新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饱受列强摧残的国家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1978年至2017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铿锵有力的政治宣示,“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8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政权,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是什么?

  我认为有三个核心关键:一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方向正确。正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应对前进路上的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二是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以人为本精神。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底气。三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与自我革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国家指导思想。中国人民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今年也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在您看来,当前国际关系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新挑战?

  1971年,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标志着联合国真正成为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当前,新冠疫情给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带来了深刻影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流喧嚣,全球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国际形势进入动荡变革期。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差距有待弥合,可持续发展事业面临严峻挑战。疫情之下,各国经济复苏表现分化,南北发展差距面临扩大甚至固化风险。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期望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和空间,要求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享有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与此同时,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未来5G、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或将迎来重大进展,“通信革命”和“智能革命”的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工业革命,科技竞争将成为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的先导力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或将进一步拉大。

  四、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中突可以一道做些什么?

  中国始终与国际社会一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国际关系进一步走向民主化,支持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改革完善。为了维护和平,中国始终致力于政治解决热点问题,迄今参与30多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维和出兵国。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前10年实现减贫目标,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事业注入动力。为了保护生态,中国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宣布本国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间隔时间远短于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疫情,中国发起新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助力全球团结抗疫。

  面对国际变局,中突两国均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共同发出反对疫情政治化和反对外来干涉的正义之声。上个月,杰兰迪外长出席中方主持召开的联合国安理会“推进非洲疫后重建,消除冲突根源”公开辩论会,中非方并共同发起“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两国在安理会密切协作,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积极贡献力量。面临相似的发展目标和共同的发展任务,两国应进一步密切国际协作,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五、我们关注到,部分西方国家认为中国人民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选举权等人权得不到保障,有些人也担心中国向别国输出意识形态。您对此有何评论?

  一国人权状况如何应由本国人民来评判,而不应由其他国家依据自身好恶断定。西方一些国家的人权观并不代表国际人权观,世界应该倾听、吸收发展中国家的主张,让人权的定义更加全面、丰富和均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国际权威机构民调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国政府的满意度连年超过90%。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各异,对人权的理解也各有侧重,这其实很正常。正因为如此,我们主张各国可以就人权问题进行平等交流,互学互鉴。但中方反对打着人权旗号干涉别国内政,更反对将人权问题作为政治工具,肆意对别国攻击抹黑。

  每个国家所走的道路都是基于各自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任何势力都没有资格去否定其他国家选择的道路。任何国家也都不会按照别人的好恶来改造自己的制度。中国将坚持自己选择的制度和发展道路,也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自主选择。中国从不输出意识形态,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从不谋求改变任何国家的制度,无意同其他任何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对抗。

  六、您担任中国驻突大使已半年有余,您如何看待中突关系发展现状?是否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

  回顾中突57年友好交往史,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涉及彼此核心关切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很高兴看到,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突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援建的本・阿鲁斯青体中心和外交培训学院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稳步推进。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协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突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中国是首个向突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和新冠疫苗援助的国家。去年12月,中国政府援突斯法克斯综合医院项目顺利移交并被指定用于诊治新冠肺炎患者,中国政府、军队等迄今共向突提供十余批抗疫物资,帮助突提升抗击疫情能力。今年3月,中方克服国内疫苗需求大、产能有限的实际困难,紧急向突方援助一批新冠疫苗,并将向突出口疫苗。这些特殊安排彰显了两国深厚的兄弟情谊,也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使命担当。当然也要看到,中突经贸合作的潜力仍待进一步释放。中方愿同突方一道努力,深化两国投融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领域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

  七、突中政党制度存在较大差异,您认为两国应如何较好开展政党外交,以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和各领域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阿拉伯人常说:“独行快,众行远”,差异不能阻碍合作的步伐。目前中国共产党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关系,党的对外交往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新格局。中国共产党与突朝野各主要政党长期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冲击,世界政党政治格局也面临深刻调整。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同突主要政党举办了一系列研讨交流活动,围绕党的建设、脱贫攻坚、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交流经验,促进合作。本月,我们与突各主要政党举行视频研讨,建立中突政党共建“一带一路”交流机制,积极为两国务实合作注入政党力量。放眼未来,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加强与突各主要政党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通过政党交往夯实中突双边关系的政治社会基础,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做出新贡献。

  八、最后,请谈一谈您对两国未来合作的期许。

  中国有句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突虽然相隔遥远,但两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来干涉、依法治国、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等方面有相同之处。突是连通欧洲和非洲的桥梁,具备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中突关系的影响超越双边关系范畴。中突各界对于深化两国友好具有普遍共识,对两国合作前景充满期待。在中非、中阿关系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中突合作具备多种有利条件。中方将积极支持突抗击疫情并尽早实现经济复苏,同突方一道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和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打造政治互信更加牢固、经贸合作更加紧密、援外项目稳步推进、人文交流更加多元、军事合作更加务实的新时代中突关系,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